二三十个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全是男人。我调来时就是副科长,可第一天上班,人家朝我努努嘴,指着屋子最角落的一个破桌子说:你就坐在那里吧。我转过身子,眼泪顿时哗哗地流了出来。有人还在一旁唧唧喳喳地议论说:三亚咋没人啦?找个女人来搞材料?当时就是这样的情景。直到后来我写的材料被市委领导表扬了,他们才开始接受我……”张萍回忆起当年,颇有感慨地说,“这不能怪三亚人,因为这个地方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比较传统和封闭的。现在完全不同了,变得完全的包容,完全的开放,完全能接受所有美的东西。”
第八章
我相信张萍部长的话,不然,三亚也不会有今天这个样子。
三亚接受美、以美为自己的形象增光添彩、提高实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路途,其实也不平坦。
三亚今天的市委书记江泽林先生提出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听起来很新颖和时尚。而三亚走过的20年风雨历程,细细分辨,“注意力经济”其实一直是他们运作城市的一个有效经验。
而把“美丽”作为“注意力经济”中的一项突出内容则是他们成功的根本所在。
“美丽”的意识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是三亚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与起点。对于自然美,三亚的普通人从第一个游客那里赚到钱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了,但这只是最原始和肤浅的自然美意识。1987年初,三亚举行了首届“少林可乐杯”铁人马拉松比赛活动,参加的45名男女运动员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这样规模的活动在今天看来似乎很不起眼,但在20年前的三亚,可谓风光得很。三亚人第一次意识到通过一次体育活动,能够让三亚之外的人了解三亚。这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在三亚的萌芽阶段。可惜最初类似的活动搞得并不热闹,也缺乏新意,其内容和形式上仍然没有摆脱依赖三亚自然美的基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