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没有立刻出版,马克思后来这样写过:“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122]恩格斯支持这一想法,他过了多年之后还回忆说:“我们明确了这一点以后,就立即着手工作了。”[123]他们着手为无产阶级的党即共产党的建立准备条件,而在为建立共产党的斗争中,制定有科学根据的党的纲领是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向。
《共产党宣言》中一系列具体原理的内容,实际上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以前的著作中,特别是在像《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这样的理论著作中,就已经提出了。下面我们就来作若干对比。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们可以找到先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论点而出现的关于阶级斗争是历史动力的第一次表述:“到现在为止,社会一直是在对立的范围内发展的,在古代是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对立,中世纪是贵族和农奴之间的对立,近代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124]这个论点的理论来源于过去圣西门主义者所表达的著名思想。[125]但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个思想已经获得了纯粹唯物主义的论证,而在《共产党宣言》中则已成了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全面分析的出发点,这一分析以这样一个结论而告终,即对这个社会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革命改造,改造为一个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对哪些劳动阶级存在于产生现代无产阶级的产业革命之前这个问题作出回答的地方,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过渡环节。恩格斯回答说:是奴隶、农奴、手工业者帮工、手工工场工人。